換電政策信號釋放,各路諸侯紛紛入局,中國石化一騎絕塵。
從700多座到2.2萬座!
2021年至2025年,最新權威預測,全國換電站數量將用五年時間增長28倍之多……這令人瞠目的速度即將在人們眼前上演。
仿佛一夜春風來,換電站在中華大地上像百花般處處盛開。而僅僅在一兩年前,這樣的景象似乎還不可想象。
換電站,風云起
2014年十年,李斌離開易車網,籌建蔚來。他組酒局邀請了汽車之家創始人李想。觥籌交錯間,李想給李斌投了1500萬美元,但拒絕做合伙人。
一年后,李想創立了理想汽車。
蔚小理中,有人認為李斌擅長營銷,李想則更注重產品。但兩人卻不約而同地都選擇進入新能源汽車的換電市場。早在2016年,蔚來、理想各自亮相的第一款車型EP9和SEV——都支持換電模式。
蔚來亮相的第一款車——EP9 圖源:wikimedia
新能源車都有“里程焦慮”:一輛加滿油的燃油車可以一次跑600公里,但2016年新能源汽車的續航耐力則不到200公里。
新能源汽車有兩種補能方式:充電和換電。
充電:當時工信部確立推廣的模式。但在2016年以前,新能源市場車多樁少,幾輛車同時搶一個充電樁。找樁、排隊、充電,每一步都耗費時間。
換電:更省時,就像給手機換上一塊備用電池,車主不再要為尋找充電樁而煩惱,可以快速換電實現汽車電量滿格。
換電江湖中早有先行者和先烈:
國內,國家電網亮相“十一五”國家重大科技成就展的換電項目,但因無法打通產業鏈生態,項目在2014年停擺;理想汽車的SEV項目也因小型電動車不在新能源汽車補貼范疇,最終折戟。2018年李想轉讓了換電技術,轉向油電混動增程式SUV。
國外,最早做換電業務的以色列企業Better Place掙扎6年,燒光了8.5億美元,在2014年破產隕落。
到了2022年,中國已是全球新能源汽車最大市場,連續4年全國新能源汽車銷量破百萬輛。
有了用戶基礎,換電市場終于再度喧鬧——重量級新人入場了。
這便是推遲披露一季報,市值失守萬億大關,今天(5月5日)股價創下年內新低的寧德時代。
就在1月份,曾毓群難得高調了5秒鐘,出現在寧德時代子公司時代電服的宣傳短片中,為寧德時代的巧克力換電塊代言。
時代電服旗下擁有:換電服務品牌EVOGO、電池“巧克力換電塊”。時代電服將配套巧克力塊建設換電站。圖源:寧德時代
按照時代電服的說法,一塊巧克力電池有200公里左右的續航能力,最多能組裝3塊,就可讓新能源汽車獲得了600公里的續航耐力。
根據寧德時代最新披露的信息,4月18日,首批4座換電站已在廈門啟用,預計到今年底,寧德時代將在廈門完成30座快換站的投建。
寧王入場,踏準風口。 2021年10月,工信部發布《關于啟動新能源汽車換電模式應用試點工作的通知》,納入11個換電試點城市,預期推廣換電車輛超10萬輛,換電站超1000座。
有了政策推動,2022年被稱作新能源汽車換電元年,預計2025年全國換電站將新增1.6萬座,對應市場規模2638億元。
雖然貴為“鋰電一哥”,但寧德時代此次入局的換電江湖中,既有早早入場布局的換電站運營商,也有渠道優勢明顯的央企中石化,更有一眾同樣覬覦這片藍海的汽車廠商。
換電作為一門重資產生意,如果資金對應著入場玩家們的競爭體力,制定行業標準反映出玩家們在行業中的話語權重,那么生態是跑通商業模式的最后一環,決定著持久的造血能力——
魔盒已被打開,一場爭奪千億藍海的廝殺拉開序幕。
放在首位的安全問題
然而,在電動汽車領域,換電行業的關注點一直聚焦于標準統一問題,安全風險時常被忽略。事實上,換電站作為大規模電池存儲的“倉庫”,其安全保障更應為行業所重視。
近日,位于北京市石景山區的奧動新能源楊莊換電站突然起火,現場共燒毀兩部用于出租車換電的鋰電池,所幸未造成人員傷亡。
據了解,事故換電站由換電行業頭部企業奧動新能源投建。事發后,奧動方面向記者表示,應該是充電艙內電池自身短路,在靜止狀態下發生熱失控,因當時換電站處于非營業時間,盡管站內光纖測溫技術管理系統及時發出電池溫度異常預警,但工作人員趕到時電池已產生明火。
據了解,奧動新能源楊莊換電站主要服務于北汽新能源的出租車,發生熱失控的電池為北汽EU 300出租車搭載,電池電芯由寧德時代提供,電池包由北汽集團自行設計生產。目前,該換電站已停業整改,事故原因還要進一步調查。
據了解,奧動新能源是國內最早一批從事電動汽車換電業務的運營商,目前在全國26座城市建立了服務網絡,累計服務換電車量超過5萬輛。奧動新能源還與一汽、東風、長安、上汽、北汽、東風日產等16家汽車企業合作,共同開發了超過30款換電車型。
中國充電聯盟數據顯示,截至今年3月,全國換電站保有量為1451座,同比增長140%,其中,蔚來投建換電站915座,奧動新能源投建換電站429座,占比達29.6%。
奧動新能源高級副總裁楊燁日前透露,該公司已完成B輪融資,目前,公司正在進行新一輪融資,并籌備上市工作。
安全是行業騰飛的前提
企業的涌入助推換電行業迎來發展風口。國泰君安分析師預計,到2025 年底,我國有望建成2.21萬座換電站,形成383億元的設備市場空間;到2030年,換電站保有量有望進一步提升至8.83萬座,形成1091億元的設備市場空間。
安全是產業發展的前提。此前,因電池集中管理優勢,換電站被業內認為具有高安全、高壽命特征。據了解,電池在換電站“恒溫、恒濕、統一倍率”的條件下集中充電,運營企業基于大量歷史運行數據,對電池的性能、健康狀態進行實時監測與安全體檢,通過充電過程的細微變化給電池“聽診把脈”,如發現數據異常,可及時將問題電池調取出來,現場處理或回廠維修。把電池安全隱患及時發現在前期,才能有效避免起火爆 炸事故的發生。
不過,此次換電站的事故再次為行業敲響了警鐘。“鋰電池沒有絕對安全。如果規模化存儲電池的換電站著火,會引發更大的危險。”有業內人士表示,“動力電池熱失控問題是行業難題。當前換電模式處于發展初期,產業鏈較長且頗為復雜,若發生安全事故,很難界定清楚屬于電池廠商、整車企業,還是運營單位的責任。此外,車輛底盤反復安裝,動力電池反復拆裝,對底盤的堅固性和耐久性也提出了高要求。”該業內人士進一步指出,換電站安全管理的重點是提前預判、定期檢修、快速響應,確保現場有工作人員,突發事故能及時處理。
來源:賢集網